人文初心丨洋洋,芽芽!向阳飞跃!
2021年10月22日,学校第47届田径运动会上
奔跑蓄力、定点起跳、奋力腾空
周洋洋张开“羽翼”
如燕子般飞跃横杆
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垫
躺在垫子上,她笑着说——
“我打破了自己的记录……”
回想大学前三年的生活,周洋洋形容就如三年的跳高经历一样,有过大一初出茅庐的破开新窗,有过大二驻足杆前的犹疑不前,最后在大三,明确方向、挑战极限,保研至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(历史)专业。
行则将至,她相信功不唐捐
自大一入学不久,周洋洋便有读研深造的想法。虽然当时目标尚且模糊,但沉着有序的专业学习成为她踏上“研”途长跑的第一步。
每节课堂,周洋洋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教室前排,面对不同老师的授课方式,她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:在初次接触每位老师的课堂后,耐心体会其共通与差异之处,有的适合详细记录笔记,有的适合沿着老师的思路体会历史思维,有的可以结合考研书籍进行补充……
周洋洋的专业课学习笔记
课上一刻不松懈的她,在课后也勤勉巩固。“新旧叙事史学之间的分别是什么?”“历史上门阀士族制度何以形成?”“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的治学风格有什么不同?”……专业书上满满的注解、笔记里详细的拓展问题,皆是她思考的印记。
大一学年,她以4.19的绩点稳居第一,获得了“三好学生标兵”的称号。
周洋洋大二的计划安排表
但随着繁忙的学生工作和卓越班教学活动,她的成绩出现了较大的波动。“当时,长时间持久的专注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,因为保不齐什么时候就一个临时的事情需要我解决”,在这样的忙碌中,她焦虑、迷茫,却不得解决之法。
柳暗花明又一村,转折点出现在了大二下学期,她争取到了采访历史学172班深造学子的机会。
周洋洋采访考研学子后在朋友圈抒发的感想
2020年的4月末,考研学子们孜孜求学的心,老师们一路对学子的热切鼓励,感染了周洋洋。“从小我们被教导‘坚持就是胜利’,而这些考研的学长学姐们驮起了多少次的月升日落,才迎接了今日的日出。他们让我觉得,坚持好酷。”而周洋洋,也自此立志做一个为梦而“酷”的人。
带着更加明确的方向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,她拨开云雾走向前方的路——准备考研学科教学(历史)。
周洋洋在四楼自习室准备考研
从那天开始,四楼自习室的178座位,多了一打考研资料,和一个埋头学习教育学、专业课的身影。当时周围准备考研的同学很少,她为了鞭策自己,每天在学习软件上打卡。“当时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有点格格不入,但一想到自己的‘远大’目标,便也觉得十分值得。”
一边是繁重的考研复习,一边是必须完成的课业任务,她把一分一秒都把握认真,“在这场没有硝烟只有自己的战场上,我愿意让每一天走得踏实一点。”
周洋洋在学习软件上的打卡记录
不断丰富专业知识的决心,勤勉学习状态的保持,帮助周洋洋在保研中拥有了更积极、更自信的状态。
“9月份我幸运地获得了学院的推免资格,但那段准备考研的日子依然没有白费,像符奎老师、崔军锋老师说的‘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’,把知识学扎实,对保研以及长远的发展都是必要的。”
循“窗”追光,与院融共同成长
“图文外的世界很精彩。”除了日常的学业安排,在浙师的时光也处处填满了别样的丰富多彩:进入院融媒体中心、担任历史学202班助班、参与院暑期实践队、加入卓越教师班……每一项课余实践,都让她以新的角色探索新的天地,迎接新的挑战。
“如果说充实是我大学生活中的关键词,那么融媒体中心或许是我的标签之一。”
提及加入院融媒体中心的初衷,她谈道:“当时仅仅是被‘人文之窗’这个名字吸引,对于一个平常就喜欢拍照记录生活的女孩来说,需要一扇窗延展自己的触角。”
滑动欣赏周洋洋记录生活的日常
也正是这扇“窗”,像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般,让她以热爱书写了在融媒体的三年时光。
最初,她秉持着“对文字真诚,对新闻真实”的态度加入新闻组,报道学院新闻、采访院友学子。融媒体中心的新闻任务不仅对新闻的出稿速度有要求,而且对文字的严瑾、结构的完整、文图的匹配都有严格的把控。
当时,指导老师张峻峰用载人航天精神鼓励她和其他成员:“特别能吃苦,特别能奉献,特别能攻关,特别能战斗”,这成为了她当时严格要求自己的动力。
后来她逐渐涉猎图片拍摄、微信编辑,在反思和修改中不断精进,成长为统筹整篇推文进度、可以独当一面的责编,并在大三学年担任人文学院融媒体中心主任。
周洋洋在校运会、院融媒体中心的合照
在她任职期间,“浙师人文之窗”入选全国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试点,并于浙江师范大学学习强国号开辟专栏;建党百年之际,“学党史,守初心”系列百篇诗文成功发布;疫情严重之时,她积极配合院团委组织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工作;人文学院学生会获评“五星级学生会”……
院融媒体中心刻录了学院每年的发展,同时,也见证了周洋洋在这片天地里的成长。
周洋洋在学生组织的合影
“融媒体中心三年的历练,让我不断追寻新的自我,一个更能担当、更加丰富的我,而且,我还结识了许多有趣的灵魂,这都是我珍贵的收获。”
行百千步,她信前路有豁然之光
“诸君到这里来做什么?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?”这个问题,周洋洋在大一入学时便深深叩问自己。
在一年后的历史卓越教师实验班面试中,周洋洋明确地给出了答案:“我想通过专业知识的厚积、师范技能的锤炼,孕育一片能给学生生命以波澜的海洋。”
初次接触教学的她不得法门,“教学设问如何有法?”“本课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如何提取和凝练?”
周洋洋和老师们的聊天记录
得益于实验班里陈彩云老师、郑流爱老师、姚建根老师的指导,她看到以一幅历史图画巧妙串联起的一课图景,体会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对教材同一句话提出不同层次的设问,思考同一运动基于不同史观和面向不同程度学生认知的设计,品悟教学有法、但无定法、贵在得法的玄妙……
加入实验班,让她开启了一个有目的、充满信念感的试炼场。
周洋洋在空教室里试讲课目
清晨步入图书馆,周洋洋将一天的时间都投入教学设计;黄昏时夕阳照向板书,空教室里回响着她背诵讲稿的声音。
备课、磨课、修改……循环往复的历练中,周洋洋的师范能力飞速进步。
2021年12月,第二届统编历史教材“精彩一课”全国教学大赛中,周洋洋凭借40分钟的教学,斩获全国二等奖。镜头前的周洋洋思路清晰、表达流畅;镜头后的她充分备课、反复实操,和卓越班成员在教室共同试课、互相改进,每一个顿悟的瞬间都是机遇。
周洋洋和卓越班成员单聪共同备赛
备赛之余,她聆听一线教师上课、珍惜每个历史教学讲座和名师公开课,她钦佩李惠军老师所说的“入史”与“初心”、“通观”与“融汇”,亦向往课程改革、教学研讨的先锋论坛。
在向优秀课例、深度教学看齐的过程中,她的心里点燃了一团火——要努力成为一名卓越的历史教师、努力做一名历史教研者。卓越教师班让她找到的不仅是一个课本问题上的答案,更是切身地关乎于她自身的答案——明晰下一步的目标——读研学科教学(历史)。
周洋洋准备的推免材料
面对保研和考研这两条路,周洋洋的决定是接受双倍的压力,“起码都争取一下”,不给自己留下遗憾。
在这漫漫长路上,她焦虑过,怀疑过,幸运的是,带着身边同学的鼓励支持和一份良好心态,周洋洋最终成功提前走上了自己的“研途”。
周洋洋收到南京师范大学的待录取通知
2022年9月28日的中午,周洋洋收到了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的消息。在朋友圈里她写道:“今天的云彩很好,好像在跟我说——Hello,学科教学历史未来的研究生!”
尘埃落定,步履不息向前程
对于即将踏上的“研”途,周洋洋提到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一句话“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”,她计划更深一步地研究历史的教与学。
未来,又是一片亟待开拓与翱翔的长空。
下一场试炼,她会跳出怎样的成绩?
-融媒体中心 出品-
-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-